「义」的故事:羊与我,合宜之举

        「义」字是一个经典的会意字,它的结构本身就定义了何为「义」——合宜、正当的行为。

        1.字形构造的起源与诠释

        繁T字「义」如今简化为「义」的构造,在古文字中包含两个关键部件:

        上部:「羊」yáng:在古代汉字中,「羊」是美、善、吉祥的象形符号。许多带「羊」的字都与美好相关如「美」、「善」。

        下部:「我」wǒ:这个「我」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,其实是一种带有锯齿的古代兵器类似戈或戟。

        会意场景:

        「义」=「羊」+「我」兵器

        关於这个组合,有两种主流的诠释,都指向「正当合宜」:

        祭祀牺牲说:最早的「义」字描绘的是祭祀用的美善的羊羊,以及执掌兵器或刀锯的人我,象徵着用最美好的祭品来进行合乎礼仪的祭祀。这种行为是正当、庄重、合乎天道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威仪美善说:另一说法认为,「义」是**「仪」的初文**。它指人以庄严、肃穆的兵器仪仗作为威仪,来展现美善的品德和外在仪态。这种「威仪淑善」就是一种正当、合宜的表现。

        无论哪种解释,「义」的本质都是:行为合乎正道,内心追求美善,外在表现庄重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