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上之路。
马车行驶在略显颠簸的官道上。初秋的风已带上了凉意。车厢内,李云澈不断向徐详请教关於行军、辨识地形、观察敌情、与军伍之人打交道的经验。徐详也难得地谈兴颇高,将自己年轻时的沙场经历娓娓道来。
「……碰到军伍之人,少说多听,先看他们的眼神和手上的老茧。眼神飘忽、手掌细nEnG的,多半是样子货;眼神沉稳、老茧厚实的,才是见过血的老兵油子,这种人不好糊弄,但也可能知道些真东西……」
「……紮营要选背风向yAn、靠近水源、易守难攻之地。但也要留好退路……」
李云澈听得极为专注,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一一记下。沿途经过一些乡勇驻守的关卡时,他也会藉机观察,发现情况大多如徐详所言,基层防务松懈,士气不高。
三日後,他们终於抵达了目的地——位於颍川北境,靠近豫州与冀州边界的昆yAn兵站。
此地营寨规模不小,但气氛却显得有些压抑和混乱。李云澈亮出赵谦所赐的「外谘」腰牌,求见此地最高长官h司马,却只被一个态度敷衍的营中主簿接待。
「h司马近日军务繁忙,正在C练兵马,恐怕无暇接见外谘大人。」主簿皮笑r0U不笑地说道。
李云澈要求查阅近三个月的兵员名册和粮草出入库记录,主簿则以「军务机密,需司马亲批」为由百般推诿,最後只拿出了一份语焉不详的汇总月报。
「看来,这里的问题b我想像的还严重。」李云澈心中冷笑。他不再坚持,与徐详交换了一个眼神,开始分头行动。李云澈藉口「T察兵情」,在营中四处走动观察,与普通士兵攀谈;徐详则凭藉老兵身份,去寻找那些可能知道内情的「老兄弟」。
就在李云澈与一名负责喂马的、看起来颇为憨厚的老卒交谈时,营中忽然传来一阵喧哗!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