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将自己的现代军事常识、从竹简上零星领悟到的兵法原则、以及对这个时代战争模式的理解,全部倾注其中。时间紧迫,但他下笔如飞,思路却异常清晰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时辰後,军议所正厅。

        气氛凝重如铁。颍川郡内有头有脸的文武官员几乎悉数到场。郡丞赵谦端坐主位,面沉似水。程昱则侍立一旁,眼神锐利如刀。

        会议一开始,便是程昱对最新军情的通报,以及各部门对兵力、粮草、城防等情况的紧急汇报。情况果然不容乐观:汝南h巾主力号称数万,前锋JiNg锐异常凶悍;而颍川郡内,常备郡兵不足五千,且分散於各县,仓促徵召的乡勇战力堪忧;粮草器械更是捉襟见肘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一时间,厅内议论纷纷,焦虑和恐慌的情绪开始蔓延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听取了各方汇报和初步意见後,赵谦将目光投向了程昱:「仲德,军备规划处可有应对良策?」

        程昱出列,先是简述了现状,然後道:「……然仓促应战,我军亦有不少疏漏之处。幸得李参赞提醒,已找出南线防务三大隐患。关於如何应对,李参赞已拟有详细方略,请子然上前陈述。」他再次将李云澈推到了台前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众多或怀疑、或好奇、或轻视的目光注视下,李云澈从容上前,摊开自己绘制的、标注更为详细的南境防御图,声音清晰、语速平稳地开始阐述自己的应对方案,重点分析了「颍南三险」的风险以及他建议的「扼阻二道桥」、「控扼洛泽丘」、「伏兵东南营道」的具T策略和所需资源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分析有理有据,方案具T可行,且充分考虑到了现有资源的限制,甚至还隐含了「诱敌」、「伏击」等积极防御的思想。一番话说完,厅中一片寂静。

        「哼!毛头小子,纸上谈兵!」杜猛校尉首先打破沉默,语气中满是不屑,「增兵二道桥?储备火油?预设伏兵?说得轻巧!人从哪来?钱从哪来?粮草又从哪来?!战场之事,岂是你看几卷兵书就能明白的?!」

        厅中立刻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,几位年长的文吏更是交换了质疑的眼神,显然对一个少年骤登高位、参议军机颇有微词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云澈并未动怒,只是平静地看向程昱和主位上的赵谦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