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日期限如利剑悬顶,整个颍川都笼罩在战争将临的Y影之下。李云澈所负责的「颍川义勇自卫军」的训练,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。

        城郊的三处点兵台上,尘土飞扬,杀声震天。徐详将他毕生的沙场经验和严苛的练兵手段发挥到了极致,在他的督促和卫峥等老兵骨g的带领下,数千名义勇开始进行基础的队列、持械、结阵乃至简单的攻防演练。李云澈引入的分组轮训、简化号令和标识系统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。

        令人欣慰的是,这支仓促组建的队伍士气相当高昂。点兵台附近,时常可见义勇们在训练间隙自发帮助乡民劳作,或是分享自己本就不多的口粮。那种「保乡守土、同仇敌忾」的氛围日益浓厚,让旁观的百姓眼中也多了几分敬意与希望。李云澈知道,这份民心,是他目前最宝贵的财富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观察训练时,他也重点留意着那几个潜力新人。石劲的箭术愈发JiNg湛,已经能稳定地担任弓弩队的教头,指导其他猎户出身的义勇。顾诚则展现出了非凡的条理X和组织能力,不仅将东营的名册物资管得井井有条,甚至开始主动思考如何优化训练流程和後勤分配。而铁柱的勇力和小队凝聚力、猴子在打探消息上的机敏,也都在陈石的观察和试用下初步得到了印证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进一步检验队伍的应变能力,这天下午,李云澈再次组织了一场更大规模的「假敌突袭」演练,这次他事先只通知了徐详。

        当代表「敌军大规模从南面接近」的急促鼓点和示警哨音同时响起时,三个营地的义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慌乱。南营因为卫峥和石劲的弹压相对较好,能够较快地组织起防御阵型;东营在顾诚的协助下,文职和辅助人员也算有序後撤;而新兵最多的北营则显得最为混乱。

        演练结束後,顾诚主动递上了一份他用炭笔在木板上草草记录的数据和简图:「李参赞,方才演练,三营合计,未能及时结阵者共一百三十七人,其中试图溃散者二十二人!北营反应最慢,南营次之,东营调度尚可。各营最易混乱处仍多为地形转折或指挥不及的侧翼……若能增设传令兵、明确各级骨g职责、并加强应变演练,或可改善。」

        李云澈接过木板,看着上面清晰的标注和数据,眼中露出赞许之sE:「很好!顾诚,你的观察很仔细,建议也很中肯。从明日起,你就专门负责此事,设立演练记录处,每日巡视各营C演情况,记录优劣得失,汇总後直接报我与总教头!」

        「是!参赞大人!」顾诚眼中一亮,恭敬领命。这个任务,显然b单纯管理名册物资更能发挥他的才能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云澈点点头。他知道,一支军队的强大,不仅仅在於个T的勇武,更在於严密的组织、高效的指挥和不断的总结改进。他正在尝试将这些理念,一点点地灌输到这支新生的义勇队伍中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内部的破坏和阻力,并未因外部的压力而停止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