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子澄听了这话不服了:“陛下这话不对,就算是新朝初立,可太祖高皇帝依旧是我大明的开国皇帝,依旧是陛下的皇祖父,陛下是正统登基怎麽可能不遵从我大明高祖皇帝的旨意?”
“陛下,臣以为这道圣旨既然高祖皇帝已然写明此道圣旨高於其他一切旨意,那我等就应当遵从。”
“更何况……更何况,若是韩王殿下真的能够将那个叫什麽玉米的粮食研究出来,能够让天底下的百姓们吃饱饭,那这不光是他韩王一个人的功劳,大明开国以来,在我建文朝便让百姓们吃饱了饭,穿好了衣,那这其中也有陛下的功劳。”
齐泰听了之後指责h子澄。
“h大人,你之前明明不是这麽说的,你之前不是和下官的意见一样吗?就算是种地,让他回到应天一样也能种地!”
h子澄长叹一口气:“二位大人今时不同往日,难道二位大人还不明白吗?之前我们并不知道韩王殿下手中有先帝的圣旨,可现如今不一样了,陛下不能再承受这样的W名。”
文人最重名声,h子澄说到这,齐泰和方孝儒也低头不说话了,之前齐泰出的主意,先帝的灵柩停放三天立即下葬,就这事被文武百官们一天八百个奏摺掺到吐血。
更重要的是当天下葬,下午就开始登基,也不选择吉时,因为这事连带着方孝孺、h子澄还有一个属於半编外队员的练子宁,他们四个人被百官们又是上了几百道奏摺。
建文咬了咬牙之前的事情已经让自己的名声受到了影响,若不是登基之前自己经营名声一直很好,非常Ai惜自己的羽毛,只怕现在自己早就已经成为官员们口中的暴君了。
“好了都不要吵了,这次就依照h大人的话,朕的名声不能再继续坏下去了!”
“立刻写一道圣旨,让盛庸从开原回来吧,不必再纠结韩王了,真就再给他三年的时间,若三年一到他的这个什麽粮食Ga0不出来,朕到时候再找他算账。”
“对了,盛庸在奏摺里说,韩王愿意教出兵权,我这二十叔竟然这麽懂事,我怎麽能不成全他呢,那就请三位Ai卿则一武将择日北上,去接管开原兵权。”
……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