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放心,我说不会就不会,况且这是好话祥瑞,又不是写得,永乐Si而子嗣相残,怕什麽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世子殿下慎言慎言”啊福直接被吓跪了,这话他听都不敢听,这世子却是信手拈来,王爷也是陛下子嗣啊,说这话就不怕遭雷劈吗,世子你可真孝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他哪知道,朱瞻壑说得完全是实话,历史上,永乐大帝朱棣一Si,他父王就出来Ga0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行,你先下去办好这事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遵命世子”

        阿福一走,朱瞻壑回到了自己房间,随後就拿出了为朱棣写的那篇稿子,续写一章後,又从头开始打量,该修修,该改改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这马虎不得,一个不好就是引火烧身,但若做得好,就是大功一件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基本是以朱棣视角,将靖难复述了一遍,但又美化了一下靖难,因为对靖难来看双方都无对错,同时拉低了下建文帝,不过与其说拉低,应该说是将建文帝彻底写实,将他g得所有事,全部彻彻底底分析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句不好听的,靖难他皇爷爷朱棣能成功,建文帝也有一半功劳,首先建文帝身为帝王过於仁柔,同时也优柔寡断不符合一个帝王X格,再就是过分听信大臣言语,没有自己的果决,多次贻误战机,导致自己失败。

        对此朱瞻壑写出了自己分析,如果大明依旧由朱允炆掌握,可能国运也就百余年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从朱允炆上台就做了不少蠢事,先撤了陕西内蒙等地的卫所,将军队遣散回原籍,随後又撤了朱元璋在各级衙门设立的监察,导致各级文官直接自由,独揽大权在当地为所yu为。

        再就是,建文开了保举法,命文臣官员以及县令选举人才,效仿宋朝的推举制度,不需要科举直接推荐当官,可能想法和出发点是好,但是也差点让科举成为了一个笑话,长此以往,不说埋没人才,寒门学子又要面临没有出路,就这个各级举荐g结就够朝廷受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