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─国一那年,第一次升上国中正式b赛,他也站在这样的投手丘上。
当时的他刚从国小毕业,是地方小有名气的投手,因为小学时靠变化球与控球能力压制过无数对手,自信满满地踏进国中。
结果第一场b赛,他的变速球被拉出去形成满贯Pa0,滑球完全没办法让打者挥bAng,连直球也被看穿得一乾二净。
一场b赛丢了七分,只投了两局。那天回家,他在浴室偷偷哭了一整晚。
他第一次真正明白——自己没有天赋,球速上不去,直球没有压制力,所谓「控球好」在打者眼里,只不过是好打罢了。
那之後,他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一件事上——边角哲学。如果无法用速度压制,那就用JiNg准、极限位置的切割感去折磨每个打者。他学会观察打者的站位、挥bAng轨迹,学会如何让球卡在「打得到却打不好」的位置——好球带边缘。
他的球,虽然不快,但「总是让人打不实」。他不是要让打者三振,而是要让他们陷入选打的犹豫、挥bAng的懊悔。
他学会了冷静,也学会了用「投手」的脑袋去解决问题。
回过神,连培羽看着李凯成,点了点头。
「来吧,下一球开始,让他们试试什麽叫压力。」
连培羽深x1一口气,把刚刚那连三支安打的杂音暂时抛开。第三bAng打者走上来,身形壮硕,明显想打长打。
李凯成在本垒後方蹲下,朝他点点头,右手指头b了一个微小的动作——外角边边,低球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