边关近年屡起警报,皇帝命二皇子李衡监理户部,专责兵饷调度一事。这是朝廷眼下最棘手的难题——去年北境大雪,田禾尽毁,今春又有灾民大批南下,库银日渐拮据,稍有差池,便可能激起民怨。
李衡素以沉稳谨严见称,接旨後立即召集户部官员,逐册b对,条分缕析。他治事奉行章程,分毫不差,亲自批阅各地仓储奏报,严查虚报侵蚀之弊,并依地势、户口、气候JiNg确计算粮秣分配。数日间,帐册被整理得井然有序,调拨文牍清晰明朗,连运输途中所需的马匹草料、舟车修缮,他亦一一标注,不留空缺。户部老臣皆称许其手段乾净利落,几近无懈可击。
然而,实际情势远b帐册纷繁。北地流民涌入,一城动辄数千,无户籍在册。李衡却仍坚持「依例造册,验明登记,再行发粮」。此举固然合乎公允,却拖延时日。灾民饥饿难耐,怨声载道。李衡并非不知其中隐患,但他X情谨慎,宁缓不乱,绝不肯逾越条章一步。於是,北地局势一度紧张。
旋即,皇帝又交付新任务——户部与工部合办,筹赈银、修堤防,以应对南方水患。此事牵涉庞杂,责任尤重。李衡自接旨後,几乎日夜留於户部衙署,细审各地奏报。他按区分级,逐笔b对赈银数目,务求一文不差,又遣人查探水势,命工部依旧例调度匠役。
数日後,奏报上呈:各州赈银悉数发放,帐目明晰,连零用细项亦标注得一清二楚;修堤之役虽稍缓慢,却井然无失。户部尚书张大人阅毕,暗自点头:「二殿下稳重周全,不愧人臣表率。」然朝中亦有低语:「周全固是周全,但若言开创,似乎过於拘守旧章了。」
李衡听闻此评,只在心底轻叹:「国不可乱。守旧也好,至少能保无失。至於改制开创……那是要冒险的,我不愿以百姓作赌注。」
李谦领旨之後,并未急於落笔,而是换上便装,微服出g0ng,只带数名心腹随行。
李谦接到的任务,是整顿一条因战事而荒废已久的官道。这官道横贯南北,关乎粮运与商旅,若能修缮得当,不仅军需能更快抵达边境,百姓买卖往来也能复苏。
他并未急於下令,而是亲自带人走了一趟。春寒未尽,沿途村落多有残破,屋舍的墙壁还留着战火痕迹。百姓衣衫褴褛,却仍在田间耕作。他停下马,与农人攀谈,问起官道废弃後的生活。有人说粮价翻了数倍,有人苦笑家中长辈病重,却因路途艰难无法送往城中医馆。
李谦听在耳里,眉宇微蹙。他没有立即表态,只让随行的书吏细细记录。夜里回到驿馆,他展开图纸,将沿途村镇一一标注,逐条推演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