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不是单纯修一条路,而是考虑如何兼顾百姓生计。
——路若开通,沿线村镇可设驿站,百姓可兼为脚夫,既有收入,也能推动地方活络;修缮需石材木料,便可就地徵购,减少运输之苦,又能让村户得银钱。至於最困苦的流民,他提议招为工役,以工代赈,不必让朝廷再空耗粮仓。
「这条路,不止是军粮之道,还是百姓之道。」他对随行官吏淡声言道。
回g0ng後,他亦未急着上奏,而是先召见户部、工部几名小吏,仔细追问近年修渠筑堤的细节、税粮收支的去向,逐层b对,方见其中弊窦。
待一切脉络明晰,他才执笔撰折。文辞不求华丽,只将所见所闻逐条列下:
——疏浚水道,修补桥梁,以保粮运;
——减免徭役,使农户有喘息之机;
——严查赈济盘剥,遇灾年及时开仓以平米价;
——疫病流行之地,设义诊药局,以免小疾酿大患。
数月後,官道渐次修复。百姓见官府并非只为军务而来,心中亦多了一分信服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