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窗小说 > 综合其他 > 凌樱传 >
  三月之约贴上城门那一刻,关中的风彷佛也跟着屏住了气。纸背的胶还带着暖,魏县尊的朱印一落,人群就像退cHa0又涌回来的水,带着不安、好奇、也带着不想承认的期待。清洁门牌匾下,凌樱把披风往後一拢,站得笔直,像把细长的竹签,cHa在大锅沸腾的粥面中间,让所有的气泡都有个可依的心。

  第一天,来的多半是被吓怕的人:带孩子的母亲、背着药箱的老翁、脚踝缠着布条的壮汉。剃发刀在男孩头上「唰」地一过,小孩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还是抿住了嘴。苏青荷把汤碗放到他手里,说:「先喝一口,热的;哭一会儿也不丢脸。」男孩憋了一憋,终於哭出声,哭得鼻涕都掉进碗里了,母亲忙用袖子抹。凌樱接过碗又添一勺,笑:「这一口特别咸,因为有英勇的味道。」男孩咧嘴笑了,像冬天里忽然有一个角落开了花。

  第一周,城里人看热闹的多,真正相信的不多。晚上关门前,程知客把「示棚」立起来——簿册一列排开,谁进来、谁出去、谁剃头、谁喝汤、谁验过手脚,通通白纸黑字。士子拿着木尺b画流程,讲得像说书:「这里叫序,不是队。老小先、急重先,不b钱、不b势,b呼x1短不短。」有人听得直点头,也有人酸溜溜:「纸上功夫。」程知客笑:「纸上功夫也要有人写。」

  第二周开始,夜里有人在巷口敲铁锅,喊「香病又起」;半城的烛火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甩起来,忽明忽暗。凌樱一听声音就知道「不对头」——那不是警示,是挑心。柳烟去巡,抓到巷角窗台上被捏碎的草末,闻来淡得几乎没有,偏偏能让人半夜惊醒、心口直跳。黑莲的「夜惊草」。苏青荷端药汤去一户户敲门,敲到第三十家嗓子也哑了,还是把汤递到每个发抖的手心:「不是病,是被吓到。喝了,就能睡。」她的声音温得像手炉。凌樱让人在每个街口点「夜静灯」,一更三响,像稳稳敲在心骨上:没事,睡吧。第二天早,城里人看自己还活着,笑骂声一起冒出来,骂的是昨晚自己的胆小,笑的是今天的太yAn真暖。

  第三周,狼盟换招,几个扛梭的人把米行门口闯得乱糟糟,说要买五百石又说银票不够,要换、要押、要吵。米价就像被提线的木偶,哆哆嗦嗦想往上跳。程知客早有准备,拍了拍手,三家挂「不争店约」的老字号一齐把簿子拿出来:「咱们对调,米往东铺,布往西铺,谁家先涨,谁家就暂关一日。」这话不像威胁,倒像老街坊说笑话,偏偏好使。到了傍晚,米价不升反降,狼盟那几个人互相看了看,扛梭头的壮汉远远望着清洁门,吐出一句:「这小子,会玩秤。」说完把梭一扛,转身走了。

  也就那几天,一位鬓角花白的老将要入城,他的扈从骑马直上,刀鞘一横,声音又粗又y:「让道!」清洁门前的剃发凳上坐着一个瘦孩子,吓得发抖。凌樱一步上前,语气平平:「按序。」扈从刚要拔刀,老将抬手按住,盯着凌樱看了一会儿,忽然笑:「按序。」他翻身下马,自己坐上剃发凳,笑说:「鬓角白得乱,烦你们了。」剃刀贴着他的鬓,映出一圈冷光,周围的人像被什麽按下去,一片安静,接着是一阵不自觉的小欢呼。那一刻,凌樱x口的印微微发热,像有人在里面点了一盏灯。

  三月将满的夜里,城墙上忽然多了几张黑纸,没有多余的话,只各写一字:「人」「法」「印」。纸角压着三块黑石,冷得像刚掬起的井水。凌樱伸手m0了一下,指尖似乎听到什麽在石头里轻轻笑。他把「人」交给程知客,「法」交给魏县尊,而「印」留在自己掌里。那一夜风特别清,他对着夜空说:「血影要下最後一笔,那就来吧。你从哪里落笔,我就在哪里落印。」

  他把手摊开,青白的小印在掌心沉沉的,像一颗还没冷透的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