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窗小说 > 综合其他 > 凌樱传 >
  三月倒数第七天,城里最不受欢迎的东西来了——不是兵,不是盗,而是一枚宗室的私章。那枚章像一块带着油花的肥r0U,闪亮亮地盖在纸上,字倒很乾脆:**「暂闭清洁门,以免误春徵。」**百姓不懂官话,却一眼认得那个红章,心里「咯噔」一下:宗室说的,能不听吗?

  魏县尊气得手都在抖,却把怒气咽下去,笑得像在请客:「既然担心误春徵,那就——把春徵搬过来吧。」一句话,整个衙门动起来。秤、砝码、木尺、收据箱、簿册,全搬到清洁门旁边的空地上,挂上「春徵棚」三个字。里正一个个被请来,各家徵的数目贴在簿子外头,大家伸手就能m0到纸角。有人不服,直接当场对秤;有人看完哈哈笑:「原来我家都徵了十年多些,一点不差。」更有人端着碗粥坐在旁边,看人排队,嘴里直嘟囔:「这才叫做事。」

  这一招妙处不在嘴上,在手上——**把「怕被遮住」的人心,拉到「看得见」的yAn光里。**宗室的章再红,也没这麽接地气。程知客在棚边贴了一张小纸:「先清後徵;未清不徵。」看上去像顺口溜,实际是把宗室的理由原封不动「借」回来。你说怕疫?那咱先清。你说怕误事?那你就在这儿看,谁敢误。

  血影主那头显然没想到会这样拆。换第二手——七口棺材一字排到门口,白布盖得平平的,哭声像刀刮窗。人群一时又乱了,指指点点:「你看吧,关了就不会Si,开了就Si人。」也有人骂:「真假也说个明白!」哭的人哭得更响,喊「清洁门害命」,喊到嗓子都劈了。

  凌樱没吭声。他只看向程知客。程知客咳了一下,示意:「开棺。」先问了礼数,请了两位年纪最大的老医,再把簿子一页页翻开:谁是昨夜几时进的,谁喝了几碗,谁带伤带病,谁在门外等候。第一口棺揭开,是个老妪,皮肤发青,不像香病,更像冻伤;第二口是个年轻人,腹中空空,饿的;第三口——空的。人群「哄」地一声,哭的人脸sE白得像纸。柳烟冷冷一笑:「空棺也要拿来骗眼泪?」剩下几口棺再开,簿上都有记录:有人是没入门前就已危重,有人是家人强拉强拽延误了救治。程知客把簿子摁在棺沿上,轻声说:「Si,是真的;可你们说的因,却是假的。」

  哭声一下子没了力气,像被秋风吹垮的芦苇。有人抹着脸走开,有人低下头,不敢再看门匾。那一刻,凌樱的肩背微微放松,但心底并没轻快多少。**他知道,最难辩的从不是对错,而是情绪。**人们的眼泪是热的,热的东西会烫伤理智。

  夜里,苏青荷靠着门柱坐下,手里捧着一盏茶。她把茶盏往凌樱手里一塞,说:「喝一口,你的手很冷。」凌樱笑笑:「我怕手一热,就握不住印了。」苏青荷看着他,眼睛里有月光:「你握不住的不是印,是你自己。」凌樱沉默许久,道:「我若乱,城就会散。」她「嗯」了一声:「那就不乱。」话说得简单,却像一根针把他心口那块乱麻固定住了。

  第二日清早,春徵棚前排起长队,秤杆稳稳地落着声,像在打节拍。宗室的那枚红章还在纸上,但已经没什麽人抬头看它。**人们看的是秤,看的是簿,看的是彼此。**这些东西,b一个远在京师的章,可靠。

  第三天,榆影茶肆的门帘被风吹起来,血影主的人没有露面,却在门槛上留了一行小字:**「人心既向,不必再辩。」**凌樱看了一眼,没擦。他心里想的是另一句话:人心若向,就更要守。